自先贤孔子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的思想开始,中国人在心底已经形成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修为意识,也形成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山水画作为描绘自然景观的中国画种类,从魏晋时成为独立的画科,到五代、宋,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从明清山水之变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多元与变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一科,成为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表现题材,我们从中品读的是中国艺术传统对笔墨、格调、意境的追寻。而油画作为一个外来艺术语言,自西画东渐以来,油画与中国画之间互相碰撞,在冲突、比较、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西化论、中西融合论、中西分道论三种理论。其中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许多具有文化包容性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中国化、民族化的艺术探索。显然,李伟广对此作出了深入的思考,他的山水油画便是对中西融合论的自我阐释。或许在他的眼中,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材料更多的是为艺术家表现大自然增加一种新的手法,并提供一种创造全新艺术作品的机会。他的山水油画正是对这种开放包容艺术精神的体现——吸收西方艺术技法的精华又寓中国山水画精髓于其中。
在十几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李伟广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把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引入当代艺术的油画艺术家,其创作主题主要集中在凝固、定格历史画面的瞬间之上。融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老照片”式的创作,以其昏黄的色调,精心渲染的静谧氛围和慵懒的岁月印迹,将人的思绪带回到深深的怀旧氛围之中。近几年,李伟广将目光转向了山水油画的创作之中,寻求个人艺术创作的突破,当中国山水画偶遇西方的油彩,便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李伟广的山水油画作品突破了材料的限制,试图通过油画的独特语言形式,利用油画材料所呈现的肌理、晕染等艺术效果,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的山水画形式相结合,其作品从形式、技法、精神上都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趣味,力求在油画的表现形式中达到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情趣。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是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念、绘画技法、内容结构移植到油画材料之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中国山水画以笔墨见长,色彩多依附于笔墨。而西方油画历来重视对色彩的研究,这是其它任何画种不可比拟的。李伟广的山水油画,是对两种艺术体系的成功对接,是油画自身的技术性带来的形式化风格与中国的山水画所蕴含的文人心理和文化结构之间的结合。在他的作品中,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得到一种新的诠释。从他创作的《巉岩凌穹苍》、《蓝岑竦天壁》、《丹山霁色明》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以山水为载体,以艺术手法浓缩自然的表象。画面在丰富而深沉的色调中展开,山石奇险错落迭加,以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笔法表现;油彩在调色油的滋润之下染出烟霞气象莫测,幻象丛生的气氛。油画的色调和空间感与中国山水的笔法交织在一起, 既不失笔墨韵味又给人以色彩饱满丰富之感。山水、云霞等自然风景在李伟广的笔下生动起来,“坐看云起时”,其意境悠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李伟广的山水油画并未局限在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西方油画语言的简单结合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上,他的山水油画不仅饱含着其对艺术创作的痴迷与探索,更多的承载着艺术家个人思想的传达与情感的呈现。在实与虚中刻画自然万物之形态,在虚实相生中表达作者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或许更应该称之为一种“精神景观”的呈现。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也是客观事物在艺术家手中得以精粹、升华的结果。诗意,是李伟广山水油画作品所用心营造的氛围。这种诗意,蕴藏在艺术家创造意境的能力之中。谢赫谓“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对意境的追求,这俨然成为中国绘画美学中最具中国文化特征的评判标准。李伟广的山水油画作品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观、价值观与当代山水油画之新思想、新形式、新意境的诠释。作品中近景的表现具象写实,远景如虚幻梦境,这种创作手法远非山水云雾的简单再现,是画家以忘我心境去体验和感悟自然景观的表现。他笔下的张家界山水、客家山水都是他所钟爱的,一幕幕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山川犹如人间禅境,也正是由于画家亲历其中,才能有此感受。石涛的《石涛画语录•山川章》中有曰:“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和非法,其法危矣。”这里强调的是写生必须从真情实感出发,遵从笔墨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即“质”与“饰”的相互糅合。李伟广笔下的山水油画作品正是画家吸收了大自然的营养,又经过主观的抽离放大所得到的结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伟广的山水油画带有独立的东方品格,画家希望观者在对其作品的解读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纯粹之美,享受艺术内蕴的安宁。近几年,李伟广举办了多次个人山水油画专题展览,山水油画已经为其带有标志性的个人艺术特色而被美术界所广泛认可。他的多幅作品被各大领事馆领事、中外政要机构以及私人藏家收藏。李伟广作为一位视艺术创作为终身职业的画家,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的,同时也幸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他对艺术创新的思考,特别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性探索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其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将逐步得到显现。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